千萬別把老公當親人!爸爸對女兒「說這3句話」警醒了許多人! – PEEKME

朋友小慧帶著孩子來西安旅行,相約見面。

結果陪著她們娘倆逛了一天下來,滿身疲憊不說,還吃了一天的「狗糧」。

雖說小慧的老公因為工作原因,沒能一起來西安,可是人雖然不在,但總給人一種無處不在的即視感。

也讓我體認了,到底什麼才是「中國好夫妻」。

例如,每到一個景點,小慧就會把拍的照片,第一時間給她老公發過去,美其名曰,帶著老公一起看美景。

例如,每吃到一種當地小吃,小慧都會下意識的問我,這種東西可以發快遞不,想讓她老公也能嚐嚐。

更關鍵的是,我雖承擔著同行陪逛的“重任”,但是小慧娘倆張口就是老公/爸爸,我幾乎跟個透明人差不多。

大家常說,兩個人若是日子過久了,那就像是“睡在上下舖的兄弟”,有著同志般的友情,可是在小慧身上,卻全然看不見這種情況。

所以吃飯時,我就問小慧說:你跟你老公​​從大學到現在,都十幾年了,怎麼依然如膠似漆,跟談戀愛時,沒什麼區別呢?

聽見我的話,小慧特別認真的說,在她結婚前,她的爸爸特意給她寫了一封超長的信。

在信中,有三句話,對她經營婚姻和愛情,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和幫助。

也正是因為這三句話,才讓她在與老公,始終保持著相濡以沫的愛情,用心經營著甜蜜與幸福的婚姻。

接下來我就把小慧父親這封信當中最重要的三句話,整理一下,分享給大家,希望對大家在經營婚姻過程中,有一些幫助。

01.第一句話:“女兒,千萬別把老公當親人”

薩爾丹曾說:

愛是戴著眼鏡看東西,會把黃銅看成金子、貧窮看成富有、眼睛裡的斑點看成珍珠。

這句話跟我們所講的“情人眼裡出西施”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
當人處於熱戀階段,都會隱藏自己的“弱點”,放大自己的“優勢”,從而渴望得到對方的認可和欣賞。

再加上「愛」本身所擁有的龐大能量,會催動兩個人的感情,進入到白熱化狀態,變得難捨難分。

愛因斯坦曾經用「情侶熱戀」的例子,形象的解釋過相對論的概念。

他說:

一個熱戀的青年同心愛的姑娘在一起,他會感到一個小時像一分鐘那麼短,如果他在灼熱的爐台上坐一分鐘,他就會感受到一分鐘是那麼的漫長。

由此可見,熱戀當中的情侶,會打心底形成一種內在驅動力,而這種力量,會為一段感情提供源源不絕的動能,使其朝著正向的方向發展。

可是遺憾的是,很多人一旦有了一紙證書之後,隨著時光流逝、歷經柴米油鹽,那麼很容易就會陷入到一個誤區當中,那就是跟另一半的關係,會從「戀人」慢慢轉變為「親人」。

大家試想想,在沒有「血緣關係」的牽引下,兩個人以「親人」的相處模式相處,真的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牢固呢?

答案,一定是未必。

因為本質來看,不同的身分定位,往往在一段感情當中,會凸顯不同的特質,以及爆發出不同的能量。

比方說戀人關係,雙方會一直保持一定的神秘與吸引,是基於彼此欣賞、互相包容的基礎上,所建立的深厚感情。

這種感情,會在婚姻的加持下,產生「1+1>2」的化學反應。

而親人關係,會隨著平淡如水的生活,慢慢放下心中的“防備”,無形中,會把最真實的那一面,展現給對方。

但有時候,越是真實,可能傷害就越大。

就例如在《少年派》這部電視劇中,閔妮飾演的妻子角色,就對自己的丈夫有過這樣一段吐槽:

整天跟灘爛泥似的,不是躺著就是坐著,被窩裡放屁、上廁所不沖,出門穿的人五人六,回家連雙襪子都不洗……

看起來這段話,是很多人在家庭當中的真實寫照,但是這種“真實”,無疑會給自己的另一半,增添很多額外的壓力和負擔,也會為對方埋下很多的負面情緒。

當這種失望累積的足夠多的時候,就會徹底爆發,一段感情也可能會走到終點。

所以,不把自己的伴侶當親人,是保持相愛中的心跳與新鮮,是顧及對方感受的尊重與理解,是承擔家庭責任的獨立與自強。

也只有這樣,才能讓婚姻始終浸潤在「愛」的洗禮下,以一種美好與幸福的狀態呈現出來。

就算歲月無情,也能夠如同一壺老酒般,日久彌香。

02.第二句話:“男人,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堅強”

原先在網路上看到一段視頻,感觸很多。

一位中年男子,在酒後一邊哭,一邊向自己的妻子吐露心聲:

我要是沒錢買包包,你還認我這個老公嗎?

我每個月就拿3500塊,你還認我這個老公嗎?

每一句話的背後,都顯露出這位中年男子的不安和慚愧,不過幸運的是,他的妻子堅定的承諾說「我認」。

這句斬釘截鐵的表達,就像是久病難醫的一劑“良藥”,給自己的丈夫深深的鼓勵和支持。

可是,在人生中,又有多少妻子,會如此堅定的選擇,又有多少妻子,會看得到自己老公身上的脆弱和無助呢?

不得不說,很多時候,男人需要承載更多的壓力和責任,被家庭寄予更殷切的期望。

儘管有時他已身心俱疲,但似乎只要是個成年男性,就必須具備打碎牙齒往肚裡咽的無畏和擔當。

可是,男人也是人,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,也會在某個瞬間,出現支撐不住、崩潰痛哭的無奈和心酸。

其實,男人,遠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堅強。

有時就算想哭,也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方寸之地。

就算躲進車裡,不願上樓回家,也會被當做是一種“原罪”,有時還可能遭受埋怨和指責。

所以,若是妻子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的丈夫,就應該頂天立地,為家庭付出一切的話,那麼在這種無窮的壓力之下,就很容易導致婚姻關係的失衡。

反之,若是一個妻子,能夠心疼丈夫的處境,包容丈夫的脆弱,及時為他的無助伸以援手的話,那麼這種「同甘共苦」的柔情,才更會讓彼此懂得珍惜,學會感恩。

正如許多情感專家說的:

任何一段感情或家庭關係的維繫,讓彼此覺得輕鬆和踏實的根源,就在於「我被看見」。

但在現實生活中,丈夫/爸爸這個角色,被貼上了很多勇敢、成熟的標籤,卻唯獨忘了告訴大家,其實,男人也需要被看見。

03.第三句話:“在家庭中,夫妻關係永遠要排第一位”

有人說:婚姻是愛情的墳墓。

可是到底因為什麼?讓愛情在婚姻中,慢慢消失了呢?

其實,歸根結底,是很多人結婚後,會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,出現感情維繫上的“缺位”,從而引起夫妻關係的失衡。

在這一點上,其實女性朋友會體現的更為明顯一些。

通常情況下,有小孩之後,女性朋友會天然的把孩子放在第一位,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二位,而把丈夫放在第三位。

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,這樣的排序,真的合理嗎?

可能答案是不僅不合理,而且會讓家庭的每個成員,都背負上重重的壓力。

例如對於丈夫而言,當自己的妻子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全部精力和時間之後,在自己身上的投入,就會大幅降低。

而對孩子而言,一旦被媽媽過度關注和管理,就會十分壓抑、缺乏自由。

而對自己來說,明明為了家庭、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,可是卻得不到孩子的感恩、丈夫的理解……

久而久之,這個家庭當中的每一個人,都在內心深處,慢慢的滋長委屈和怨氣,直到有一天,就會滿身疲憊,甚至導致夫妻感情被消磨殆盡。

那麼正確的家庭排序,到底是怎麼樣的呢?

在心理學中,關係序位蝴蝶圖,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。

在「關係序位蝴蝶圖」中,排在第一位的是夫妻關係,第二位是親子關係,第三位是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係,更遠的還有與兄妹、朋友的關係。

當一個家庭是這麼排序的時候,那麼不管發生怎樣的事情,夫妻關係這個基本盤,就會始終保持穩定。

只要夫妻關係夠穩定,那麼以夫妻二人延伸開來的任何關係、任何問題,都能夠在夫妻齊心協力下,輕而易舉的化解和麵對。

就像朋友小慧說的那樣,她會把經營夫妻關係,始終放在第一位,雖然結婚十幾年了,但是每天晚上,她跟她老公都會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,躺在床上,一起聊聊今天發生的事情,彼此安慰和療癒。

也正是因為這個習慣,才讓夫妻兩個,不管遇到了天大的難題,但是第二天起床,又是正能量滿滿的一天。

參考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