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不管多善良,盡量別忍兩件事,要做個有原則的人 – PEEKME

在傳統觀念裡,老祖宗總是教導後輩: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。

直到當今時代,也有很多人說:做人留一線,日後好相見。

誠然,做人應該具有一定的包容心和耐受度。但是,任何企圖用一句話來概括人生的句子,都不可全信。

在為人處事當中,容忍和退讓,就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。

曾經有一個做銷售的同事,個性溫和、忠實老實,其他同事有什麼請求,他都會盡力幫忙。唯一不太好的地方,就是業績不佳。

剛開始,大家以為他是因為第一次做銷售,沒什麼經驗。時間久了之後才發現,他的問題就出在容忍和退讓上面。

原來,帶他的師傅是一個職場「老油條」。常常把那些難搞、成交率不高的客戶,交給他去接待;如果是優質客戶,他的師傅就把客戶留在自己手中。

不久之後,老闆見他的業績不好,認為他不適合這份工作,便把他辭退了。

後來聊天的時候,他說他其實知道師傅的這些心機,但他認為:自己初來乍到,又是第一次做銷售,能忍則忍,怎麼好意思撕破臉皮呢?

俗語說:一樣米養百樣人。從這個同事的經驗就能看得出來,這個世界上什麼樣的都人都有,所以寬容別人未必是善待自己。

對待一些觸犯原則和底線的事情,堅決不能忍讓,否則不僅會失去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權益,還可能會被他人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欺負和掠奪。

有辱尊嚴的事不能忍,做人要有骨氣

北宋文學家蘇遼曾經寫過一首詩,裡面有這樣兩句話: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。

蘇遼為什麼這樣說?因為自古以來,人們都把「竹」當作骨氣的象徵──做人應當像竹子那樣,就算經歷風吹雨打,也絕不逆來順受。

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,最重要的是什麼?人格和尊嚴。有了人格和尊嚴,就算再怎麼貧窮、卑賤,那也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。

如果在有辱尊嚴的事情上忍讓,別人就會得寸進尺,不把你當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。試想:一個藐視你人格的人,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?

有失公允的事不能忍,這是處世的原則

很多人都說,人生沒有絕對的公平。但是,如果連相對公平都做不到,就是踐踏了為人處世的原則。

例如有些景區附近的餐館,當地人來吃飯是便宜實惠的價格,但對外地來旅遊的人卻收取高價。

如果遇到了這樣的事情,千萬不要認為:一個菜也就只貴了幾塊錢,不必為了這點錢弄得自己不開心;而是應該站出來發聲,打破「特殊對待」的現象。

被公平對待,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基本權益。遇到有失公允的事情,要勇敢地進行抗議,無論結果是否令人滿意,至少能為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生活環境出一份力。

結束語

蘇遼曾在《晁錯論》一文中寫道:「古之立大事者,不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。」

什麼是堅韌不拔之志?除了信念堅定、意志頑強之外,還有就是不可動搖、堅強不屈。換句話說,就是底線和原則不可動搖,有辱尊嚴、有失公允的事不容退讓。

一味地包容退讓,會成為大家口中的「老好人」。在人生中,你又看過幾個「老好人」最後成就了大事業呢?

忠實老實固然是個好品質,但在合理的地方進行適當地拒絕、反抗,才是真正的聰明人。

參考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