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女兒去圖書館看書,我跟女兒各自找了一本書,認真看起來,這時身邊一個十五六歲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小男孩衣服干凈利索,身邊放了一大堆書,面前一本打開的書,但手指不停在手機屏幕上滑動。
原來是在玩王者榮耀,整個下午也沒見孩子去認真看書,反而玩了一局又一局的游戲,等到圖書館快要關門的時候,才見孩子收拾書包準備回家。
小男孩的媽媽開車來接孩子回家,一臉溫柔看著孩子說「學習一下午辛苦了,媽媽帶你去吃好吃的」, 這孩子就是典型的「花盆效應」。
家長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,給孩子遮風擋雨幫孩子完成一切心愿,時間久了,便不再走出舒適區,只想留在熟悉的區域內。
相信這位小男孩的家境不錯,孩子不想再努力,想滿足于現狀,而且因為家長太過呵護,孩子想要的都能得到。
同時也會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,不能夠辯證去看待事物的兩面性,等家長們發現之后再想幫著孩子改正,就很難了。
為了避免「花盆效應」,一開始家長們就要這樣做。
家長要勇于對孩子放手
家長們覺得孩子還小,認為孩子不能很好的處理事務,所以對孩子事必躬親,家長認為這樣是為了孩子好。
但實際上扼殺了孩子的思考和想法,家長們總給孩子灌輸自己的意愿,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,孩子沒有形成獨立思考,獨立解決困難的習慣,一旦遇到困難就退縮。
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時應該讓他承擔一些家務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這些對孩子都是有好處的,對孩子放手,是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圈。
不要怕孩子受傷,孩子做錯事時也要加以教育,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及時改正,適時的放手,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長。
讓孩子去探索,去滿足好奇心
孩子天[性.愛]玩喜歡探索,幾個月的小寶寶喜歡看著一個東西目不轉睛,他在探索這是什麼東西;
幾歲的小寶寶玩一個積木可以玩好幾個小時,這是他在探索這可以怎麼玩;
十幾歲的孩子拆開了一個音響,這是他在探索音響的構造,這些孩子常見的行為,其實是孩子天生好奇寶寶的表現。
家長們鼓勵孩子去探索,孩子總是會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,在成年人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很簡單的問題。
但在孩子看來那就是待開發的寶藏,家長一個小動作、一句話都有可能扼殺孩子的探索之心,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找答案,這樣也可以養成孩子遇到問題喜歡思考,喜歡獨立解決的習慣。
家長不要過度的保護孩子,孩子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脆弱,孩子可以完成分內的事,家長們根本不需要擔心。
但經常生活在「溫室」里的孩子會喪失這些能力,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般,大大的限制了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