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有青春期孩子,硬碰硬是下策,講道理是中策,上策在這里

你家孩子聽話嗎?有的孩子小時候比較乖, 長大后到了青春期比較,開始不聽大人的話;也有的孩子從小就很會,經常和媽媽討價還價。

早晨起床前,我對二寶說:「我們倆商量個事,行不行?以后我讓你干什麼你就干什麼,我讓你刷牙,你就老老實實去, 刷牙別像吃藥似 那麼難,以后做什麼事盡量聽我的,要不然媽媽太累。

二寶聽了, 眨巴著狡黠的眼神,竟然大膽地搖搖頭,絲毫不給我面子,雖然寶寶是真實的想法,但我也毫不懷疑她是愛我的,吃好東西時總是把第一口讓給我吃,如果我不在家時,她自己在家吃飯都難以下咽。

寶寶當場拒絕, 還真是有點兒膽肥,讓我哭笑不得,但我并沒有火冒三丈,教訓她一通, 當孩子不聽話時,是訓斥,是講大道理,上策很少有人用。

當孩子不聽話時,家長怎麼辦?

1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

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犯很多幼稚的錯誤,隨著年齡的增長,這些都不是事兒, 只需要媽媽保持耐心,都會慢慢解決。

陪孩子一起開心快樂地成長比什麼都重要,孩子不聽話時, 原則性和關于孩子安全和健康的問題不要動搖,孩子能感知到父母的態度堅決,對事情也有正確的認知。

2、不盲目打壓

看到孩子不聽話,擔心以后長大了更不好管, 所以用強勢鎮壓掉孩子所謂的劣根,孩子有苦說不出,長大后要麼懦弱,沒有主見;要麼形成討好型人格,說些違心的話,做些唯心的事。

太過聽話的孩子不會爭取自己的利益,習慣于吃虧, 因為在家里時就是處于這樣的氣場,到了社會上也是如此,形成思維定勢,自己就是要服從別人的,難以脫穎而出,成為領導型人才。

3、制定小目標,循序漸進地前進

別給孩子太大壓力,孩子之所以不聽話,是因為孩子很難達到家長的要求,無 論是在心理上還是行動上,都沒有做好準備,雖然孩子有些磨蹭,但是最后也完成了,父母就要多包容一些。

在孩子感覺到做起來有些吃力的事情時, 父母可以全程參與,給以輔導,不要一聽孩子說不要學,不要做,父母就埋怨孩子笨。看看孩子是哪里不會,父母先學學,引領孩子入了門, 孩子以后會越來越好,超越父母

我家二寶初學國際象棋時,也有點兒打退堂鼓,我也不會,從來沒有接觸過,為了讓孩子喜歡上這個業余愛好,就和她一起下,我對她說:「我也不會下,咱倆都不會,按照正確的走法,想怎麼下就怎麼下。」

孩子沒有了思想負擔,把下棋當作一種游戲,現在經常鬧著要和我下一盤棋,搞得我也很疲憊,但這種益智游戲總比大把的時間用來娛樂強。

帶娃需要耐心,包容還要講原則, 引導孩子的情緒,避免以暴制暴,欣賞孩子的創新精神和質疑能力,青出于藍而勝于藍。